摘自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04944162863190&id=100000428280507
林穎慧
最近和以前的同事聊天,知道大部分醫院沒人應徵婦產科住院醫師,少數醫院仍有1個到數個.但約占全台灣需求的不到1/5.
我當執業醫師第16個年頭,前10 年在婦產科,後6年在那個大家口口聲聲說"只醫美不醫病"的皮膚科. 我想我說的,應該有一定的可信度.
中肯的說,其實大部分的病人,是好人.但在生死交關的當下,沒人有那麼好的EQ能對救他們的醫護人員講話尊重一點,這我完全了解.我第一年住院醫師遇到家屬在產房向我吐檳榔汁破口大罵,因他老婆腹中胎兒20周胎死腹中為什麼要催生,不直接開刀取出(所有的婦產科醫師都能很快回答),病人家屬不懂為什麼我可以理解,但我還是被罵到當場奔淚. 終究,他為他家屬受苦而心疼,也不是他的錯.而當年,我還不懂,人在壓力下,什麼理由都聽不進去.
那是最後一次,從此,我不在工作中掉淚了.
其實,大部分的醫生也是好人.但在面對病人和病人家屬高度壓力的質疑下,他們也會失去EQ,但還是要在短時間內做出"不傷害病人"的決定. 真正對病人好的重大決定,真的,是需要一點時間搞清楚的. 醫生無法算命,只能用統計上的"大多數病人"成功痊癒的方式救病人.但統計只到95%,剩下5%的差異是可接受的.
但那終究是統計,我們不走學術的這些臨床醫師, 無法承擔5%的風險.
不知道誰說的,”人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醫生的防禦性醫療,是出自恐懼被告的心理.只好做許多浪費健保資源的檢查或處置,來預防那5%的例外.
很多民眾以為醫師為了賺錢,所以排很多檢查或處置…(.我承認,各行各業有老鼠屎.), 但我想澄清一下. 以我們婦產科來說, 剖腹產和自然產健保給付幾乎一樣,為什麼醫師要賠錢幫病人剖腹產,,大家自己自然生就好了嘛! 就是怕那個5%意外,母子倆命賠不起. 我在x大醫學中心時,剖腹產率是列為醫療品質控管項目之一,衛生政策要我們盡量自然產,所以我曾經數次因為病人要求一定要剖腹產,但又違反”國家醫療”政策,只好把病人轉到診所去剖腹,因為他們可以不用甩我們偉大的國家醫療評鑑.
另外,現在偉大的健保局已經都”固定”手術加住院的給付金額了,舉個例子,急性盲腸炎開刀住院,總給付假設是30000元,不管病人做什麼檢查,健保也是給30000,所以病人在住院時,做了多少治療,看多少科,照會多少醫生,做了電腦斷層,總共加起來都是30000元. 但是,說實話,這種賠錢的治療過程要不要做,當然要. 也許病人以為我們為了賺錢才做斷層,又找那麼多科醫師來看. 其實,真正讓醫生願意賠錢做的原因,是怕刀開下去如果不是盲腸炎,至少有其他科醫師的背書,至少斷層有篩選過,至少,被告輕一點,,…..這種問題,在醫院是常態,而且沒人敢risk.最近跟一個外科朋友吃麻辣鍋,她說她開一台盲腸炎只拿420元(連CT都routine排),那天連麻辣鍋錢(490元)都不夠付……..
健保局的政策,執行的輕鬆.我們在第一線打仗的醫護人員,執行得如履薄冰.
幾個月前,一個病人為了拿2周的藥,跟我在門診爭執了很久.我像她解釋,我多開一些藥好了,但會超過健保局的基本藥費,要補20元的部分負擔.而且這20元是給健保局的,不是給我們診所. 病人一直跟我盧不要付那20元,說:”我知道健保局給你們很多錢,怎麼還要向我們要20元?......”妳一定有辦法多給我一點藥的”………可能過了5~10分鐘吧! “不然妳桌上的藥膏送我, 這條好不好? “我只好拿桌上示範病人看的sample給他,而且不是亂送,是真的真對她的傷口的藥膏….
親愛的病人,我不是老闆,藥費在電腦上打出來一清二楚,超過收20%部分負擔電腦會自動計算.病名和藥名及藥費每天會上傳給健保局. 健保局就把部分負擔從下個月給付總額扣掉.偉大的健保局在收錢,為什麼不教育民眾部分負擔的觀念呢? 這個20元,我替健保局收的真委屈.
我很後悔,那天應該直接拿20元給他,請他到藥局繳部分負擔就好.只要不要再跟我說我賺了多少錢? 應該送她多少藥? 趕快讓下一個病人進來看就好. 後面那幾十個病人絕對不值得為了20元多等10分鐘. 我告訴自己,病人不知道,所以最大.
我離開X大婦產科時,那兩年我們科共離開了11位醫師,包括我. 當然大多數的每個人仍是有理想有抱負的. 而我,誤打誤撞,進了皮膚科. 從此,想不到自己也有這一天,不用再拿著手機洗澡,不用出門要先交待產房,不用半夜飆車開急診刀的日子,不用接生一個不會哭的新生兒,害怕他長大會發展遲緩父母會告到我破產.
我在想,在美國生一個孩子要20~30萬.應該是把醫療賠償金算進去了.他們的醫療賠償金跟台灣一樣高,但台灣的民眾只需負擔1/100的醫療費(生產還免部分負擔),就可以享受到了. 台灣民眾的醫療環境,是各國羨慕的,真的,要珍惜.要好好珍惜這個別國都做不到的德政.
發表人 | 內容 | ||||
---|---|---|---|---|---|
vincent_drlin
資深會員 |
|||||
MIKE3939889
資深會員 |
|||||
jdm_z33
白金會員 |
|||||
watch-fan
白金會員 |
「台灣醫生薪低」 馬:考慮調整
.作者: 特派記者王光慈╱姆巴巴內十六日電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4月17日 上午3:04.. . 從布吉納法索、甘比亞到史瓦濟蘭,馬總統一路見到台灣醫療外交的成果,十六日上午接見史國總理戴巴尼時特別指出,過去廿年台灣都是提供設備,未來要用培育人才等更有效的方式,讓受援國能獲益更多。 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指出,總統跟戴巴尼會晤時也提到台灣的健保問題,並引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表示,台灣的健保覆蓋率是百分之九十九點四,但美國醫生每看一位病人可收一百塊美金,台灣醫生只有十四塊美金,這種差距顯示台灣醫生的薪資比美國還低,「這部分也要考慮是否有調整必要」。 |
||||
watch-fan
白金會員 |
"開一台盲腸炎只拿420元" , 這也太少了, 現在才知大醫院的醫師薪水這麼少 覺得現在的社會都很現實, 好人總是被欺負 |
||||
watch-fan
白金會員 |
|||||
vic56789
新進會員 |
|||||
vincent_drlin
資深會員 |
總統府太看得起台灣醫生了.... 在診所醫師看病前25個人頭, 診察費只有320點(是點值喔, 不是新台幣), 點值常介於0.8-0.9間, 等於你看一個病人的診察費用會被打折, 只有250-290元左右(8-10塊美金而已), 只是先進過家的1/10, 並不是14塊... 如果像我們家每天看診稍微多一點的, 超過70個人, 只有90點的診察費, 打折後等於兩塊多美金, 每天看超過150人次時更可憐, 只有50點, 一塊多美金罷了... 有夠廉價的... 悲哀喔! |
||||
bluepraha
中級會員 |
2004年的讀者投書,
健保局、衛生署、總統會不知道自負盈虧的保險浮濫成包山包海的福利政策嗎? 當然知道!!! 但是與其冒犯眾怒做制度的改革 不如稀釋點值來得容易 稀釋點值後醫院減少收入當然將成本轉嫁醫護 薪水下降或工時延長是不可逆的趨勢 只是看何時撐不下去而已 論全民健保總額預算支付制度的爭議 ☉謝炎堯 最近的全民健保爭議,來自全國醫院協會等三個醫院協會團體,因為無法承擔全民健保總額預算支付制度,申報新台幣一元的醫療費用被打折,只給八點五角到九點五角的虧損,要求健保局廢止總額預算支付制度,否則只好解除承辦全民健保業務。健保局劉見祥副總經理則以實際總額預算支付金額增加,反駁醫院協會團體的訴求。「逢醫必反」的「醫療改革基金會」也立即抨擊醫院協會團體,以病人為人質,要脅健保局。「醫療改革基金會」成立至今的表現,既沒有進行任何醫療爭議的真相調查,也不用心去了解實情,更不用說有提出任何合理可行的改革方案。 一般民眾實際上並不了解全民健保總額預算支付制度的意義,和對病人權益的影響。在總額預算支付制度的體制下,醫療照顧供應者(即醫院和醫師)成為國民健康的承包商,健保局事先編列一年的預算,支付當年的全部醫療費用,醫院和醫師,不論實際付出多少成本照顧病人,只能接受,不得要求追加,所以健保局不管如何經營不善,絕對沒有虧損倒閉的風險,反而由醫院和醫師成為代罪羔羊。至於病人是否能獲得應有的照顧,則不在只關心選票而無國民福祉責任感的政客的思考範圍內。 對全民健保的經營者而言,採用總額預算支付制度,穩賺不賠,可是全世界只有德國和加拿大採用過總額預算支付制度,因為總額預算支付制度實際等於醫療配給制,德國和加拿大的醫療機構為避免虧損倒閉,又要維持合理的醫療品質,主動限量服務,造成漫長的醫療等待。在一九九五年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病人至少要等三個月才能看到一位骨科醫師,平均要等一年以上才能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所以德國和加拿大,已體會到總額預算支付制度,嚴重損害病人的權益,已作大幅修正。 我國民情和法律不容許醫療機構延誤診治病人,醫院和醫師採用以量制價策略,縮短診察病人時間,增加業務量,購買廉價藥品和醫材,拚業績爭效率。一般醫院診治病人,採取「擇輕而治」的策略,因為診治輕病病人,成本低,業務量容易擴大,而且無醫療糾紛的風險。其後果是大部分的急、重病病人都被推給醫學中心等大醫院,而各大醫院也不敢閒置床位,減少收入,所以目前各大醫院的急診處,擠滿等床住院的病人,不但延誤急、重病的診治,也增加院內感染的危險。 實際的病例是最近有一位四十七歲的男人,在台北市的大安區某醫學中心被迅速診斷罹患腹部大動脈壁剝離破裂,陷入出血性休克,必須立即進行修補手術,可是全台北市具有治療這個病人能力的醫院都沒有空床,只好轉送桃園縣林口開刀。SARS流行時,許多病人是在急診處暫留時被感染的。 依據醫療法的規定,財團法人教學醫院和一般教學醫院,必須各撥用總收入的五%和三%的金額,作為教學、訓練、研究和社區服務的經費。醫院工作人員,除醫師以外,全部適用勞基法,女性工作人員,享受特別照顧,人事費用增加。北城醫院和崇愛診所給藥錯誤事件發生後,政府要求醫院加強維護病人的安全措施,也增加醫院的負擔。SARS流行時和以後的防疫抗疫措施,醫院要增加量體溫和洗手的設備,設置發燒篩檢站和負壓隔離病房,大家戴口照,增加人事和醫材支出。這些增加的支出,無法向健保局申請給付。因此,醫院虧損連連。 當年規劃全民健保明言全民健保是社會保險,必須自負贏虧,採用總額預算支付制度。總額預算支付制度在國民黨執政末期付之實施,分期進行,先從牙科醫療開始,逐漸納入中醫和基層醫療,將醫院納入總額預算支付制度是民進黨執政時,在李明亮暑長任內,自九十一年七月實施。 牙科醫療項目簡單,病情輕重差異不大,所以牙醫師公會的同儕審核管理,少有爭論,而且有許多自費項目可用來補貼健保給付的不足虧損。中醫和基層醫師的醫療行為簡單,成本低廉,容易適應健保給付不足的虧損,而且必要時可以將造成虧損的病人,轉介給西醫或醫院。醫院的診療業務複雜,人事費用龐大,病人的種類繁多,病情輕重不一,不適合採用總額預算支付制度。 我國全民健保的規劃,保費低廉,給付品項太多,向來已有健保給付不足的缺失,根本無法再忍受總額預算支付制度的七折八扣。堅持依據倫理道德,忠實執行正當醫療業務的醫療院所,因為不會衝業績或作假帳,將是第一批倒閉關門的醫院,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後果。 在全民健保規劃期間,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張清溪主任、朱敬一教授、中央研究院經濟所許嘉棟所長,及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系胡勝正教授,聯名發表下列文告:「我國實施全民健保的許多基本條件尚未具備,應有的準備工作尚未展開,國人的浪費、舞弊、不守法,比歐美諸國嚴重,國內特有的中醫藥保險缺乏客觀規範,立法機構成員品質良莠不齊,衛生署全民健保規劃小組始終未能正視國內環境的特殊性,只會移植國外現存制度,堅持國外的不得不然是我國的勢所必然,欠缺設計新制度的宏觀視野,一味遷就短暫政治現實,置國家長遠利益於不顧,是不負責任的心態與作為。」這些言論,不幸言中。 健保局的首任總經理葉金川聲明自己是司機,按照既定路線,定時開車,所以要談判健保爭議,健保局不是對象,應找董事長,就是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黨主席理論。(作者謝炎堯╱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退休教授) _________________ 修大鵰的下水道工頭 |
||||
watch-fan
白金會員 |
|
||||
第12頁(共15頁)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圖檔
您 可以 在這個版面下載已上傳之附加圖檔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圖檔
您 可以 在這個版面下載已上傳之附加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