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atravayang 寫到: | ||||
---|---|---|---|---|
這一點是我維修GP時師傅所說的,如果以下面那篇文章所言,倒是可以理解 當然這不見得是對的,如果有誤也請指正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在想,我所指的文章是這一篇,在top plate details的部分 http://www.timezone.com/library/horologium/horologium631685809752839608 如果是因為齒輪咬合問題,那麼應該是不由秒針輪直接驅動的設計就會遇到這種問題,但文章內的意思應該是不由傳動輪系驅動的設計才會如此,就此看來似乎跟假設不符合 但文章裡又沒特別解釋原因,我也沒在其他地方看到過相關的討論 |
拜讀了那篇文章了,剛剛拿了幾隻透明背蓋的手錶把玩,又想想這個問題。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
會「顫動」應該還是因為間隙的問題,因為間隙大才會有空間讓秒針亂抖。如果間隙主要不是來自於傳動的齒系上,那就只剩下另一個地方可能有較大的間隙了:那就是馬仔去推擺輪的地方。基本上擺輪上是有一個撥桿,而馬仔是利用一橫桿來推撥桿讓擺輪往復擺動的(如同媽媽幫小朋友盪秋千般),馬仔推一下擺輪上撥桿後到下一次被撥桿碰到前 是有一小段時間沒有受制於擒縱輪的。也就是 擒縱輪有一小段的時間是 free 的,雖然理論上它要繼續往前轉。而且通常擒縱輪就直接接在秒針齒輪上了(減速比只有 2.5:1 ~ 5:1)。這樣一來 如果秒針本身的很重,轉動慣量接近擒縱輪(通常擒縱輪都很輕,engineer 希望最大的往復轉動慣量是在調速的擺輪上)這樣要秒針剎車的這個動作可能就會產生 under damping 的現像,這樣一來秒針就能「顫動」了。這個推論也符合了 timezone 那篇文章的設計哲學。如果不要秒針「顫動」,依照這個理論,解決之道可能有兩個方向:一是改變馬仔和擒縱輪之間的幾和形狀,讓擒縱輪自由的這段空窗期減到最短。二是增加擒縱輪系的轉動慣量或減少秒針的轉動慣量。
如 Lange 1815 的設計上,使用支傳動輪系(indirect subsidiary seconds)來轉秒針可確實大輻增加輪系的轉動慣量(和秒針本身比起來),這樣就可避免掉此現象。
Omega 的 Co-Axial Escapement 是把傳統的兩個零件變成高精度的三個零件以正向的接觸磨擦來代替傳統斜向的滑動磨擦來達成擒縱輪推擺輪的動作。如果很不幸地發生了製造上的瑕疵 escapement 的精度不夠或受傷了。依照這個理論,如果它是屬於傳動系秒針的,是可以解釋何以會產生「顫動」的這個現象的。
以上是小弟憑空想像,並無任何實戰根據出來的理論。若有錯誤,還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