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士昕專欄] 超薄機芯挑戰製錶工藝
日期: Tuesday, December 06 @ 07:00:00 CST
新聞主題: 專家論壇



超薄機芯挑戰了製錶工藝的極限,是部份錶廠致力研發的機種。在極纖薄的空間中置入各式微小的零件,甚至是複雜的機制或模組,而成為超薄的性能錶,也有以鏤雕的技藝呈現,這是鐘錶工藝的最高表現,更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藏逸品。

超薄機芯製作難、維修更難

到底什麼尺寸才是超薄機芯的標準?目前並沒有一個制式的規格。筆者自訂了一個標準,相信這是比較合理而且是各品牌可以接受的數字:手動上鍊機芯為2mm以內,自動上鍊機芯在3mm之內, 而石英機芯則在1mm之內。機芯要做得纖細, 從整枚機芯的設計開始就需全盤考量,如發條盒及發條的寬度, 一直到齒輪、擒縱結構, 再到上鍊系統, 還有與面盤、指針的配合等。既然是薄型機芯,當然錶殼也是屬於超薄型設計, 所需考慮的層面極為廣泛, 也就是說它的製作難度很高,並非一般錶廠可以輕易完成。


伯爵Altiplano系列超薄腕錶搭載1208P超薄自動上鍊機芯


超薄機芯製作艱難,相對在維修的技術上也比一般規格機芯更高深,尤其是在組裝及調校的技巧上。超薄機芯雖然具有高超的工藝技術,不過筆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超薄機芯的製作其實是自找麻煩。請問以一枚手上鍊機芯為例,2mm及2.5mm薄型機芯裝入錶殼後佩戴在手腕上可以感覺它的不同嗎?薄型機芯的精密度極高,稍有撞擊可能會傷及輪系,因為它的齒輪較細薄,齒輪軸心也比較短,禁不起較大的碰撞,因此故障率自然偏高。超薄機芯一定要搭配薄型錶殼,否則就毫無意義,太薄的錶殼設計就必須犧牲防水的性能,甚至連龙芯直徑也要縮小,每天的上鍊動作可能也會減損其耐用性,這些都是超薄機芯的致命傷。因此既要超薄,就須放棄耐用的優點,兩者很難取捨。就長遠的角度來看,薄型機芯保修不易,耐操性不足,可能影響機件的運作或失去準確度。正常厚度的機芯則較無此問題,如何抉擇只有靠使用者的智慧了。


六零年代PIAGET 12P為全球第一只量產而且是最薄的微型自動盤機芯,厚度僅2.35mm,這項紀錄 至今仍未被打破。


PIAGET復刻12P機芯

2010年的SIHH錶展,PIAGET復刻了12P機芯,VC則推出搭載1003機芯的超薄錶款,這兩枚機芯在當年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12P在1960年推出,以五零年代的自動錶厚度大都在5-6mm來看,厚僅2.35mm的12P確實有其特色。第一代的12P採用螺絲摆輪,振動頻率為19800次,第二代則採用環形摆輪,震頻為21600次。12P以雙向上鍊的四分之一微型自動盤為上鍊機制,為了快速及順暢達到上鍊效能,自動盤以比重較大的24K金為材質,既有裡子又有面子。在六零年代很罕見以純金為自動盤的材質,即使PP也只有18K金,超薄、高貴與尊榮讓PIAGET相當風光。不過12P的設計也有其缺點,它的自動盤軸承採用軸心式而非加裝小鋼珠的滾珠軸承(Ball Bearings),純金的自動盤讓軸心無法承受,漸漸有了磨損,而過重的小自動盤則會有晃動的現象,這大概是唯一的缺失。另外,只有時、分針顯示,少了秒針,無法目睹指針的運行及時間的流逝,這是大部份消費者所在意的設計, 但為了超薄必須捨棄某些性能。


伯爵1208P超薄自動上鍊機芯


今年復刻的1208P機芯厚度依然為2.35mm,但已改善了早期的缺憾,採用滾珠軸承和22K金自動盤。不過機芯的微調機制則只採用了最普通的快慢針設計,以PIAGET這種大品牌,令人有些失望,最起碼也要搭配螺紋微調系統。1 9 7 7 年PP推出Ca l . 2 4 0 , 厚度2 . 4mm。這枚同樣採用微型自動盤的超薄自動錶一直沿用至今, 仍是PP最主力的薄型機種。不但用在兩根指針錶款, 也搭載了萬年曆機制。超過三十年的淬鍊, 表現稱職。2 4 0 雖為單向上鍊設計, 但2 2K自動盤的重量與上鍊機制搭配得宜, 上鍊效能極佳, 是相當優質的薄型自動機芯。


Cal. 240為目前PP的主力自動機芯,厚度為 2.4mm,雖為單向上鍊,但上鍊效能良好。


1996年,Chopard 1.96的問世將四分之一微型自動盤機芯推向製錶的高峰。這枚全新開發的機芯厚度為3 . 3mm, 超過筆者認定的3mm超薄機芯的厚度,但卻有其他超薄機芯所沒有的雙層游絲,極少有的微型自動盤雙向上鍊性能及鵝頸式微調系統。1.96還具有天文台及日內瓦印記雙認證,是一枚非常優質的機芯。只是大部份消費者將Chopard定位在時尚品牌,印象中僅有Happy Diamond,品牌也未全力行銷,讓Chopard L.U.C擁有日內瓦印記的錶款在拍賣會中的成交價低得可憐,品牌價值大打折扣,非常可惜。


AP的全球首只自動陀飛輪機芯Cal.2870厚度3.3mm,為了讓手錶同樣纖薄,錶背即為基板,可見外露的紅寶石,非常特別。


另外,在採用大自動盤的超薄自動錶機芯中,JLC的920被公認設計最為精良。這只由PP、AP及VC三大品牌使用的自動機芯除了超薄,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懸吊式發條盒,將發條盒掛在上層夾板上,比起一般機芯以上下軸心固定在基板,較不會造成發條軸心的磨損。同時,其自動上鍊機制也很獨特,自動轉盤以圓條形金屬固定半圓形自動盤,自動盤的側邊以21K金為材質,可增強上鍊效能;在自動盤下方則有四顆豎起的圓形紅寶石支撐,讓轉動時更為順暢,這項絕佳的設計深獲好評。薄型自動機芯固然很薄,可以挑戰製錶技術,但是有特色的薄型機芯則有畫龙點睛之效果。在超薄的先天不良限制下,若注入新的設計與創意,依然深獲玩家的喜愛,


PIAGET的25P機芯由Lemania生產,加上自動盤的厚度共為 2.08mm,是全球真正最薄的自動機芯,但並不耐用,早已被取 代。


手上鍊超薄機芯首推AP 2003及VC 1003

手上鍊超薄機芯首推AP的2003及VC的1003,這兩枚機芯結構完全相同,於1946年由AP首用。這也是至目前為止尚在使用中的最薄手動上鍊型機種。今年的日內瓦錶展,VC復刻版手上鍊錶即搭載1003機芯,振頻18000次,經不同溫度五方位調校,具有日內瓦印記。這枚機芯素質非常高,不過維修難度較高。雖然只是快慢針微調,但配用螺絲平衡摆輪,等級很高,是值得收藏的機芯。只要裝置這枚機芯的錶款肯定價格不低,因為都是一只好錶。其實不論AP的2003或VC的1003機芯,早期都由JLC所設計生產,JLC原本就是機芯的製造廠,經常為大品牌提供優質的機芯。在1994年JLC才為自己改良了一個編號為849的機芯,厚度為1.85mm,19石,振頻為21600,厚度增加,耐用性提高,符合耐操、價廉及維修較易的要求,見於現今的JLC及IWC薄型手上鍊錶款,評價不錯。


PIAGET 25P機芯配用了十餘組滾珠承軸,堪稱最特別與瘋狂的 設計。


F r e d e r i c P i g u e t 機芯廠也推出了F P 2 1 機芯, 它的厚度僅有1 . 7 5mm, 振頻2 1 6 0 0 , 1 8石, 屬於高檔次機芯。到目前為止都還配用在少數的兩針錶款, 另外像B l a n c p a i n 、還有C o r um早期的手上鍊金幣錶也都曾使用。Lemania極超薄機芯 Cal.1210、Cal. 2010雖然超薄機芯最早出現於一百多年前的懷錶,而腕錶的超薄機芯除了上述的幾款之外,八零年代Lemania曾生產過「極超薄」機芯,機號分別是手動上鍊款的Cal.1210,厚度為1.2mm,以及自動上鍊的Cal. 2010,厚度是2.08mm,這兩個數字至今尚無其他品牌能突破。這項極超薄的紀錄表面上極為榮耀,事實上故障頻傳,而且維修不易,最終只能走入鐘錶歷史,相信有许多錶友未聽聞這兩枚機芯。


PIAGET 25P的發條盒靠三組滾珠軸承以軌道來支撐, 這種天才的設計在鐘錶史上從未見過。


筆者大約十年前就購入一枚自動上鍊機種(僅有機芯),將自動上鍊機制拆下則為手上鍊機型。這枚機芯真是一項瘋狂的研發,對昔日的製錶師套句現在的說法,「真是連性命都不顧」。只要稍加檢視,就可發現機芯的設計並不牢靠,設計的邏輯有些脫離現實。只為輕薄,並未考慮到實用。因此,這個紀錄到目前為止也無其他廠牌有興趣與它競爭。太薄的機芯故障率偏高,毫無意義, 為了品牌的形象, 耐用與精準才是王道。


江詩丹頓Historique Ultra-Fine 1955 超薄錶錶搭載1003手上鍊超薄機芯


五零年至六零年代,PIAGET相繼推出9P及12P超薄手上鍊及自動機芯,可想而知PIAGET對薄型錶情有獨鍾,因此在八零年代採用Lemania所生產的薄型機芯。Cal.1210在PIAGET的編號為20P,Cal.2010編號為25P。PIAGET真是厲害,還將如此纖薄的20P機芯鏤刻成鏤雕機芯,確實可列入收藏。P IAGET使用一段時間後因評價不佳即停用, 在1 9 9 8 年以後由自製的薄型機芯 取代, 正式邁入另一個搭載自家機芯的時代。就以PIAGET 20P為例,為了讓機芯更薄,除摆輪以橫跨式夾板設計外,只用了單層基板,無一般機芯的錶橋,所以只有7顆紅寶石(包括在摆輪部份的5顆及馬仔的2顆),但卻用了13組的滾珠軸承,真是太特別了;發條盒懸空,竟然以三角形的三組滾珠軸承靠軌道來支撐,更是天才的設計。

平時若您有注意到機芯的發展,可以發覺近期大都以複雜的性能為導向,最多的性能超過30種,以模組層層相疊,所以多性能機芯通常都很厚重。有些以雙面呈現,而積家的Reverso Triptyque更以三個面向顯示其19種性能,瑞士人的研發技術令人驚艷。而在超薄的機芯部份,前述Lemania的Cal.1210及2010分別是創紀錄最薄的手動上鍊及自動上鍊機芯,不過目前已停用。VC的1003及AP的2003是現在使用中最薄的手上鍊機芯,而PIAGET的1208P則是最薄的自動機芯。


江詩丹頓1003手上鍊超薄機芯


在陀飛輪的部份,最薄的機芯是AP在1986年推出的全球第一只自動上鍊陀飛輪,它的厚度為3.3mm。筆者自詡有長期佩戴手錶的經驗,而且款式眾多。哪一只手錶耐操、精準,或是故障率偏高,大概比一般消費者有更多的瞭解。筆者建議太薄的手錶平日不宜太常佩戴,可用來收藏、欣賞;常戴的錶款可選擇一般的厚度。當然機械錶不適合佩戴打高爾夫球,否則撞擊後游絲可能變形,影響精準。手錶的結構極其精密,必須妥善保管、收藏,才能常常久久,代代相傳。至少,在脫手時才能賣到好價格。[本文撰文及攝影:曾士昕;資料提供:伯爵錶、江詩丹頓]







本文章來自於 Watchbus
https://www.watchbus.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atchbus.com/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