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er's Watches 潛水錶的故事
日期: Friday, July 18 @ 00:00:00 CST
新聞主題: 專題報導


拜運動與休閒風氣盛行,以及現代人強烈表現自我的風潮之賜,潛水錶 Diver’s Watch 已成為近年來機械錶市場中的當紅炸子雞。君不見錶廠每年推出新錶款;一到夏季,報紙雜誌、鐘錶期刊便出現很多介紹潛水錶的文章。當然,佩戴潛水錶的人,可不一定是真正愛好潛水的人;而潛水的人真正戴下水的,恐怕也多半是具有計算海水深度、減壓時間、潛水記錄等能力的專業潛水石英錶,而非價格高昂的機械錶。然而,潛水機械錶既擁有外觀陽鋼、充滿悠閒不羈的運動風格,又順因時尚的潮流,油然生出不凡的品味,加上極佳的防水性能,很適合郊外活動、戲水、甚至游泳等多場合日常生活的實用性,難怪能成為現代人選錶的絕佳選擇。

所謂潛水錶,顧名思義指的是經過防水處理以供潛水者專用的腕錶,然而並非防水性夠強就叫潛水錶。通常潛水錶應該具備以下的特色:(一) 防水性能至少須達200米水深的水準,(二) 錶圈上有一可以單一方向旋轉的外環,可供測量潛水時間,(三) 潛水員往往必須身處灰暗的水中,因此潛水錶的指針和時標或錶面通常須有螢光塗料,才能讓使用者讀取時間更為簡易,(四) 嚴格說來,只有合乎國際組織ISO訂定的規格、標準與測試的手錶,才能稱為潛水錶,這樣的把關標準當然是為了潛水者的安全著想;然而,由於潛水錶款深具流行性與市場接受度,銷售並非鎖定潛水客的高階機械錶廠當然會競相推出潛水錶,不必然符合專業組織所定的標準。more....



Rolex Red Submariner Ref. 1680



比起近百年前的手錶和懷錶,科技的進步已經使得今日手錶的防水性能有了十足的進步。今天大部分的運動型手錶幾乎都有100米的防水性,而潛水錶則普遍都有200到300米以上的防水性能。然而,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手錶防水性能的發展史,將會發現今日我們習以為常的防水性能,其實這是一段漫長研發的路途之後,得來不易的甜美果實,值得錶迷們細細品味。所以,我們並不打算如其他媒體花篇幅介紹最近有什麼新款潛水錶推出,而希望簡單介紹一下潛水錶發展的歷史軌跡,一起與您分享溫故知新的樂趣。



Rolex Oyster in Twenties



自從百年前手錶問世以來,水分 (water)、灰塵 (dust)、磁力 (magnetism) 和震動 (shock) 就是手錶的四大敵人。1920和30年代,手錶製造商開始大力鑽研對抗這些外力侵蝕的方法,以增加手錶的耐用性和持久度。雖然在1920年代之前,就有少數製錶師,如Francis Baumgartner、 Paul Perregaux 和Georges Peret 等能夠製造出高品質錶殼,提供了較佳的密封,因而有了不錯的防水性能,而Omega和Longines也都先後採用此種錶殼。然而,Rolex的創辦人Hans Wilsdorf才是真正看出防水手錶的潛力,進一步全心投入,更進而真正將防水手錶推出檯面,並贏得大眾喝采的第一人。目前,絕大多數手錶專家都公認Rolex和Omega 是研究手錶防水性能的先驅和推手。



Rolex Oyster and Mercedes Gleitzes



Rolex的Hans Wilsdorf持續不懈地改善錶殼的精密度、錶面水晶鏡片的密合度和錶冠系統。1927年,Mercedes Gleitzes女士佩戴Rolex的Oyster游泳橫渡英倫海峽,游了整整15小時15分鐘,經過媒體的報導和廣告,勞力士一夕成名。耐用、準確、防水,加上無比的運動氣息與勇氣象徵,將勞力士的形象深刻烙印在一般民眾的心中。而Omega則在1932年推出Marine,並由冒險家Charles William Beebe佩戴,第一次潛水至深達10公尺的水底並創下當時的紀錄!)。Louis Cartier則應Pasha of Marrakesh的要求,製造一只能讓他在游泳時知道時間的錶,Cartier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旋入式錶冠,應用在1932年推出的The Pasha上,可說是全世界的第一只奢華 (luxury) 防水錶。

一般認為,二次大戰期間的作戰方式和軍錶盛行則是促進潛水錶快速進步的另一個原因。當時美國海軍採用Hamilton的Sea Bees Diving Watch,其防水深度已經推進到大約50公尺左右,其技術主要是雙重錶冠以增加其防水性,俄國海軍也有類似的軍錶;而敵對的德國和義大利所採用的Officine Panerai,則是採用獨特的加壓錶冠系統,使其潛水錶的有效工作深度達到了30公尺。雖然潛水員佩戴潛水錶的畫面屢屢見於潛水錶的宣傳資料中,但這些手錶的使用範圍和對戰爭的影響,其實遠遠不如同時期的其他軍錶,如有名的英軍WWW (waterproof wristwatch,防水至少10公尺) 或是傳奇性的Mark IX與Mark X等。





如前段所述,Omega早在1932年就推出有Marine,並由Beebe佩戴潛水至深達10公尺 (不是Rolex Oyster的游泳!),並於1948年推出了著名的Seamaster。但深究起來,Marine和當時的Seamaster 2其實都還不能稱為真正的潛水錶。目前大多數鐘錶人公認:潛水錶真正進入一般人的生活應該是始於1954年, Rolex 推出了其革命性的Submariner Ref. 6204。1956年勞力士又推出現在被稱為James Bond Submariner的Ref. 6538,防水可達200公尺 (660英呎)。當時正值戰後民間洋溢熾熱的運動和探險風氣,加上傳媒無遠弗屆的推波助燃,潛水及運動錶的風氣,至此可為已經銳不可擋。勞力士在1926年製造出了世界第一只防水錶後,對潛水錶方面的開發,也一直不遺餘力。1960年,勞力士曾製作數只實驗用的潛水錶款 (Deep Sea Specials) ,外掛在美國海軍潛艦Trieste號上,並潛入世界最深之馬里安那海溝 (Mariana Trench) 達10,908公尺,自此奠定了勞力士在潛水錶中的領先地位。1971年勞力士開發出具備排氦氣閥,並防水610公尺(2000英呎)的Sea-Dweller。隔年初在法國馬賽海域就由M. Patrice Chemin與M. Robert Gauret在氦氧混合氣環境下配戴此一錶款潛入海中水深2000英呎處(約600公尺),且連續18天,並成為正式的世界紀錄。


Rolex Submariner Ref. 6204 Rolex Submariner James Bond Rolex SeaDweller 1665




Rolex Submariner Poster



Blancpain則宣稱其50 Fathoms的推出時間比Submariner早幾個月,即1953年底。50 Fathoms的性能確實也很獲得好評,知名潛水家Jacques Cousteau就是佩戴Blancpain的潛水錶,創造了潛水佳績。(然而今天世人對潛水錶先鋒的既定印象已鍾情於 Submariner,恐怕不是歷史爭論的闡明就可以改變。) Blancpain之後又陸續推出了著名的Aqualung 和 Bathyscaphe潛水錶。此外,也別忘了Omega於1957年推出的Seamaster 300 (防水只有200公尺),並於Seamaster 300獲得極大的迴響後,陸續於1970及71年推出防水各達600及1000公尺的Seamaster 600及Seamaster 1000。暫且撇下誰是歷史第一的爭論與迷思,我們可以公正地說是這些錶廠的努力與創新,共同營造了潛水錶及其他運動錶的一片廣大天空。


Vintage Blancpain 50 Fathoms Blancpain 50 Fathoms
Blancpain 50 Fathoms: Vintage and Contemporary



之後的一、二十年間,除了Patek Philippe和Audemars Piguet等少數錶廠外,幾乎所有的瑞士大品牌都投入了潛水錶的生產。比如,Eterna於1955年推出了其著名的Kon-Tiki;1964年IWC推出其第一代的 Aquatimer、 JLC 推出具鬧鈴性能的潛水錶Polaris,而 Vulcain則推出具壓力表的Cricket-Nautical。時勢比人強,即使是原先觀望的頂尖奢華品牌Audemars Piguet和Patek Philippe,也分別於1972年後先後推出具有海洋氣息主題的運動錶Royal Oak (皇家橡樹的造型是取自英國皇家戰艦的八角窗) 和Nautilus (海神之意)。當然,這兩只錶並非真正的潛水錶,但是已經可以看出運動錶和潛水錶的魅力和趨勢,可說是沛然成形,連傳統形象豪奢端莊的錶廠也無法視而不見了。



Vulcain Cricket Nautical 2002




Audemars Piguet Royal Oak Offshore Alinghi Commemorative



氦氣排放閥門的發明對潛水錶的發展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一般的潛水活動(又可稱為水肺潛水),潛水者沉潛至水面下活動所背負的壓縮空氣成份與自然空氣相同,其中有1/5的氧氣,和4/5的氮氣 (N2)。氣瓶中的氮氣,在高壓下氮分子會融入神經細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麻醉性。大約停留於水中30公尺的壓力一個小時後,人體就會開始產生所謂「氮醉」的麻痹現象。但若使用純氧潛水在30公尺水深的壓力下,停留一個小時以上時,也會引發人類腦部的氧中毒。所以當潛水者在深海中需要停留相當長的時間時,就必須以氦氣取代氮氣,依適當的比例使用氦-氧混合氣體潛水,稱之為氦氧潛水。然而氦分子的體積非常小,甚至小於水分子好幾倍,所以在使用氦-氧混合氣體的環境時,即便水份不滲入錶中,氦氣也有可能在外界的高壓下進入手錶內。這種情形,即使是防水性再強的專業潛水用錶,也都無法避免。


Helium Escape Valve by Rolex Helium Escape Valve by Omega



特別在使用「轉移艙─母艙」(PTC─DDC) 的飽和潛水作業(潛水艙機械潛水)時,氦氣侵入手錶的機率更高。在深海中,氦氣因外界高壓進入錶殼內,此氣體流動的過程,會使得錶內壓力相同於外界高壓。相反的,一旦潛水人員上升,將形成錶殼內部壓力大於外界。1966年日本就曾發生潛水人員在350公尺行深海機械潛水作業,並配帶300公尺防水潛水錶時,因上升過程的壓力變化,而使錶殼爆開。自此,各品牌潛水錶的開發,才開始重視排除氦氣的重要性。


Rolex SeaDweller Ref. 1665



1971年勞力士最先開發出具備排氦氣閥,並防水610公尺(2000英呎)的Sea-Dweller。1980年起,Sea-Dweller的防水性增強為1220公尺,至今依然。現在這只 Sea-Dweller配備了藍寶石水晶鏡片,具瑞士官方天文台認證的自動上鍊機芯,且具日期顯示視窗。它的排氦氣閥置於左側,當錶殼內氣壓力大於外側時,會自動將閥門頂開,而排出氣體,同時又能保持防水性。會自動頂開氣閥的特性,讓潛水者不必拿牙籤戳它,也能自動排氦。除了SeaDweller外,與 Rolex 齊名的Omega,其 Seamaster 300 Profesional專業海馬錶也配備有排氦氣閥。


Porsche Design Ocean 2000 BUND by IWC IWC GST Aquatimer 2000 Ocean 500
Porsche Design Ocean Series by IWC



克服防水深度的限制,除了氦氣排放閥門外,還有其他方法。一向強調性能與運動結合的 IWC 萬國錶,在80年代與保時捷(F. A. Porsche)推出了一系列極富運動氣息的手錶,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防水性能分別達到2000與500公尺的Ocean 2000和Ocean 500。Ocean 2000創下了當時量產機械錶最高的防水性能紀錄,並保持了近二十年,一直到2002年才被同樣採用鈦金屬錶殼、防水達3000米的 Breitling Avenger Seawolf 打破。


IWC GST Aquatimer 2000



Ocean 2000並無氦氣排放閥門之類的設計,IWC 宣稱其鈦金屬錶殼複合性材料中有一個金屬墊圈,可以防止因熱膨漲而影響錶殼的緊密度,雖然無法阻絕氦氣進入,但卻可以很快蒸發,所以無需排氦氣閥,因其滲出氦氣性質足以應付潛水上升時間。在結束與保時捷20年的合作關係之後,IWC推出全新專業GST運動錶系列,GST分別代表的是18K金(Gold)、不鏽鋼(Steel)及鈦合金(Titanium)。其中的IWC GST Aquatimer自動機芯潛水錶具備2000米的防水性能,不言即明是承繼其先期 Aquatimer 的優良防水傳統,以取代甚受歡迎已絕版Porsche Design by IWC的 Ocean 2000。



Breitling Avenger Seawolf



IWC之後又於1999年Basel Fair推出GST Deep One深海一號,這是全世界第一只全自動機械操作,能讓水流入錶殼內的潛水錶,可測度水深至45 M的潛水錶。Deep One由位於兩點鐘位置的錶冠負責調校內圈水深計,而四點鐘位置的錶冠為進水活門所在。它還可以警示氧氣筒消耗時間,任意更換的專利不鏽鋼或鈦金屬錶帶設計,更讓這款潛水運動錶身價非凡。有趣的是,這只理當「專業級」的潛水錶其標示防水深度只有100公尺,IWC聲稱這已遠超過人類非機械潛水的極限,夠用了。IWC這樣對大自然「謙遜」的理念並非突發奇想,IWC所製造全球第一只防水達兩千公尺的Porsche Design Ocean 2000 (BUND) 當年在交給德國海軍潛水員使用時,防水深度也只標上300米的保守數字。






IWC Deep One



氬氣 (Argon) 機芯保護裝置和機芯濕度自我測試系統,是潛水錶發展史中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發明。這兩項發明首見於Sinn 203潛水計時錶。所有設計精良的機芯都需要有潤滑油脂的保護,才能確保運作的精準,然而,無孔不入的濕氣卻會加速油脂與錶殼機芯的老化過程,這種傷害在必需長時間深入水裡的潛水錶尤其明顯。Sinn開發了獨特的氬氣機芯保護系統,在錶殼內灌入氬氣,當錶殼密封後,就能有效阻擋氧氣和其他外來濕氣物質的侵入,預防機芯的老化,保持高度的精確性。Sinn還特別在錶殼側面裝入一隻裝滿硫酸銅粉末由透明藍寶石水晶覆住的小管子,濕氣侵入時,會由白色轉為藍色,當變為深藍時,錶主人便知道該把手錶送檢保養了。



Sinn 203



最後,我們要談談另一個關於潛水錶的有趣現象,也就是潛水錶深印人心、躍上熱門錶款的另一個原因:電影媒體的推波助瀾。1956年勞力士所推出的Submariner Ref. 6538和其後續錶款,便因為現身螢幕成為007情報員的配錶而廣受青睞,甚至被暱稱為James Bond Submariner。

Rolex Submariner in 007 film: Live and Let Die



歐米茄海馬Seamaster 300米專業潛水錶自1995年的007電影「黃金眼」起,取代勞力士的 Submariner成為情報員 James Bond 詹姆士龐德的配錶,這種合作模式也延續至後來的「明日帝國」(1997)和「縱橫天下」(1999),以及最新一集的007電影「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在007系列電影中,歐米茄海馬錶被塑造成絕地逢生的救命法寶,甚至被賦予武器性能,不是具有能切割鋼板的雷射性能,就是有引爆裝置、或者能拉出鋼索,懸吊於直昇機逃生等,更加深一般民眾心中潛水錶性能強捍的印象。無論是勞力士的 Submariner 或是歐米茄的 Seamaster,一系列007電影中伴隨機智勇敢的龐德上山下海,能象徵勇於冒險犯難的手錶一直不脫潛水錶的範疇。雖說 Submariner 和 Seamaster 能成為龐德的秘密武器,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商業的運作與宣傳,但其在專業潛水錶領域的傑出,也的確被公認有相當傲人的成就,才能和電影與虛構人物的神勇相得益彰。


Omega Seamaster James Bond 2002 Limited Edition



無論如何您原本對潛水錶的了解多或少,在我們回顧這一段潛水錶的歷史和趣聞後,希望沒戴過潛水錶的您,產生了一點點的興趣;而已經擁有潛水錶的讀者,緬懷歷史之餘,則更能珍愛、享受它所能帶給您的無拘無束、精采的多變生活。





本文章來自於 Watchbus
https://www.watchbus.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atchbus.com/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107